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般灯

一篇文章读懂什么是小乘、大乘、显宗、密宗

本来在写婆罗浮屠的游记,写了一个开头发现需要解释的背景问题太多,于是先写这篇佛普文吧。

首先,需要厘清两对概念:

小乘宗义 vs. 大乘宗义

小乘人 vs. 大乘人


宗义(siddhānta, གྲུབ་མཐའ།),简单说就是一个宗派的哲学观点(佛教哲学中,最为流行、影响最大的宗义有四种,这个问题以后再说)。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大乘宗义和小乘宗义,那么就是:

大乘宗义承认法无我。小乘宗义不承认法无我。

佛教哲学的一个特点是,不承认有一种可以作为主宰者的、能独立存在并能支配身心的“自我”(ātman, ego)。这也是佛教哲学和其他一切哲学或宗教学说的区别。这种“自我”,如果放在有精神活动的生命体上,就被称为“补特伽罗我”或“人我”,对它的否定,就叫“人无我”。所以,只要是佛教宗义,就都承认“人无我”。但大乘佛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,它认为如果仅仅否定“有精神活动的生命体上”的自我,那还不够,还必须要否定一切存在之上的这种“自我”。这样的一种“自我”,实际就是某物固有的本质。这种“固有本质”,佛教称为“自性”或“法我”,而对它的否定就是“无自性”或“法无我”。这种“法无我”,小乘宗义是不承认的。(此处对法无我的解释依据中观宗的一般解释。唯识宗另有其他解释,以后另文再说。)


小乘道和大乘道的区别,主要在于修行目标和修行方式。


小乘道的行者,以求自利、自我解脱为主,并不以成佛作为终极目标。


大乘道的行者,为求利益一切有情而修行六度四摄,以成佛度众生为终极目标。


我们一般的说的大乘和小乘,就是指大乘道和小乘道。“乘(yāna)”,意思是车乘,是运载工具。大乘和小乘都是将众生从生死轮回的此岸运载至涅槃彼岸的方便。如《法华经》中说:


舍利弗!若有眾生,內有智性,從佛世尊聞法信受,慇懃精進,欲速出三界,自求涅槃,是名聲聞乘,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;

若有眾生,從佛世尊聞法信受,慇懃精進,求自然慧,樂獨善寂,深知諸法因緣,是名辟支佛乘,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;

若有眾生,從佛世尊聞法信受,勤修精進,求一切智、佛智、自然智、無師智,如來知見、力、無所畏,愍念、安樂無量眾生,利益天人,度脫一切,是名大乘,菩薩求此乘故,名為摩訶薩,如彼諸子為求牛車、出於火宅。


声闻乘、辟支佛乘(独觉乘),统称为小乘。


大乘与小乘最主要的区别,并不在于宗义。因为小乘人未必承认小乘宗义,因为有些小乘人也是承认法无我的。因此,大小乘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修行的方式:以菩提心为基础、修行六度四摄、以成佛度众生为己任,这就是大乘。


大乘之中,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:波罗蜜多大乘与密咒大乘。就是俗称的显宗与密宗。


波罗蜜多大乘,又称为“因乘”(显宗),这是因为它的修行方式,是从凡夫开始一步步走向成佛之路的。


而密咒大乘,或叫“金刚乘”,也被叫做“果乘”(密宗),这是因为它的修行方式,是“由果入道”,即先观想自己是本尊佛身,再进行进一步的修行。


对比二者,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:


共同点:


  1. 都以菩提心为基础。

  2. 都以成佛度众生为目标。

  3. 所求的结果都是具有一切相智的佛位。


不同点:波罗蜜多大乘没有以修本尊获得佛色身的方法,密咒大乘有此方法。


所以,总结来说,大小乘的区别主要在于修行方式,而显密宗的区别也是主要在于修行方式。


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:汉传佛教不等于显宗,在汉传佛教中也有许多密宗的教法。藏传佛教也不等于密宗,在藏传佛教中也有大量显宗的教法。


再进一步分类的话,密宗金刚乘中也可以分为四类:


  1. 以《苏悉地经》等为主的事部密法。

  2. 以《大日经》等为主的行部密法。这个在唐密及日本东密中称为“胎藏界”密法。

  3. 以《金刚顶经》等为主的瑜伽部密法。这个在唐密及日本东密中称为“金刚界”密法。

  4. 以《集密本续》等为主的无上瑜伽部密法。


在唐密及东密中,只有1-3类密法,而没有第4类。在藏传佛教中则四类皆有。《苏悉地经》《大日经》《金刚顶经》这三部经也被唐密和东密称为“密宗三经”。


总结:



(比大小乘更复杂的问题,是部派的问题。如,同样是“说一切有部”的人,他既可以是大乘人,也可以是小乘人(不能同时)。部派、大小乘、宗义,这三个概念有众多交叉,以后另文再说吧。)

298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